5月16日,据四川科伦药业,其控股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3日与默沙东签署许可协议修正案,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大分子肿瘤项目A有偿独家许可给默沙东进行中国以外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化开发。
“如果说创新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患者来说,伴随诊断产品和创新药物一样,一定是一个刚性的需求。”艾德生物董事、轮值总经理罗捷敏博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肿瘤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应用于患者时,伴随诊断肯定是一个必需品。
罗氏制药中国4月18日宣布与梯瓦制药公司(以下简称“Teva”)达成合作,扩大原盐酸苯达莫司汀——存达®在中国的患者可及,与此同时罗氏制药中国也进一步丰富血液肿瘤领域产品管线,拓展淋巴瘤治疗全景,并继续携手各方推动中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4月11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公开征求《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
3月1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17日发布的临床临床实验默示许可栏及企业官网公告发现,有多达7款药物临床获批临床,其中,北恒生物CTA101UCAR-T细胞注射液获批临床、正大天晴TQB3820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阿斯利康注射用Monalizumab、Oleclumab Injection获批等。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本周(2月21日-25日)全国医药健康领域共发生25起投融资事件,其中,融资额超过亿元的有11笔,德康医疗、乐普生物、中科欣扬等多家药企获得超亿元融资,涉及抗肿瘤药、造血干细胞、骨科机器人等相关领域。
2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3日来共有5家医疗企业公布了亿元级别融资信息,其中有三家肿瘤领域企业,此外脑科学、骨科微创等领域也受到资本重点关注。
1月5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阎良区)肝胆外科住院部诊疗秩序井然,肝胆外科主任沙焕臣副教授正在准备前往手术室,为一位罹患巨大肝肿瘤的患者进行紧急手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全球跨国药企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畅销药前10名销售额高达986.78亿美元,抗肿瘤药物仍占据市场主流。从疾病领域来看,抗肿瘤药物占比高达40%,心脑血管药物占比达30%,抗病毒药物占比达20%,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占比达10%。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8日,至少31款新药(不包含疫苗和中药)通过优先审评获批上市。据了解,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适用于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的新药;儿童用药新品种、剂型和规格;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等。
2021年11月24日,罕见病创新靶向治疗药物布罗索尤单抗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由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开出上海首张处方。
弥合医疗资源差距,实现真正的便民惠民,这是衡反修做互联网医院的初心和目标,也是互联网医院应理想的模样。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工程院网站11月18日消息,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